最近一兩個月,因為三聚氰胺污染奶粉的問題,使得几個藥物分析的專業術語常見於媒体,筆者試圖在此簡略地對它們稍作解釋,以幫助大家進一步了解。
首先,儀器極限,是什麼意思,是怎麼界定的。嚴格地說,這個名詞在專業術語上,應該是指,儀器能偵測到的最低可定量濃度(lowest limit of quantitation,LLOQ)。在藥物生体痕量(trace)分析中, 美國FDA的作業規範,要求這個最低可定量濃度的檢品,在儀器上產生的藥物訊號強度,一定要比空白檢品的雜質訊號強度,大5倍以上,這樣”高”的濃度才是儀器極限,不是隨便只看到有一點藥物訊號出現,就可含含糊糊地認定那是儀器極限。一定要大於5倍才可以,而且一定要跟,同質材(同是奶粉)配製出的空白檢品比較才可以,不能與純溶液的空白液比較。界定的時侯,通常會用同質材配製一系列標準品,含藥濃度逐步降低,同時也配製一個不含藥物的空白對照檢品,把這些檢品處理淨化後,一一送進儀器分析,一一得到藥物訊號,然後一一與空白檢品的雜質訊號比較,那一個濃度的藥物訊號強度,剛好大於空白檢品訊號的5倍,那個濃度就是儀器的極限。HPLC 也好,LC/MS也好,LC/MS/MS 也好,都要遵循這個準則。
通常,在分析檢品時,一定要同時分析這個最低可定量的LLOQ標準品,以及同質材(同是奶粉)配製出的空白檢品,先確定LLOQ標準品的訊號,的確大於空白檢品訊號5倍,確定了儀器的效能,再分析檢品、檢量標準品及品管檢品。任何檢品分析得到的藥物訊號強度,若大於這個LLOQ標準品的訊號強度,就可以報告所得到濃度數字,ppm,或ppb,也就是所謂的”檢出”,若小於這個LLOQ標準品的訊號強度,只能報告為低於LLOQ,,低於最低檢測濃度XX ppm,也就是所謂的”未檢出”,不能報告為”沒有或是不含有或是0 ppm或0 ppb”。
一套HPLC儀器包括幫浦、進樣器、柱管、偵測器,以及訊號處理器。柱管是核心,它是用來分離藥品與各種雜質。柱管內充填著很細(5um)的特種細粉,用一個高壓幫浦把一個特製的混合溶液打入柱管。檢品經過處理淨化後,送進柱管內進行分離。由於粉末很細,表面積很大,藥物一路向末端流出的過程中,與特種細粉接觸交互作用机會很多時間也很長,而藥物的化學性質與雜質必有不同,經過這麼多的交互作用後,藥物就會與雜質分開。這种細小粉末的分離效果很高,因而得名為高效(high performance,HP),又因為分離過程是在液体中進行,因而名之為液相(liquid,L),以別於氣相(gas),又因為分離完後,各化合物在柱管中形成層層帶狀,因而稱為層析(chromatography,C),全名縮寫簡稱就叫HPLC,高效液相層析儀。
如果幫浦送出液体的速率恒定不變,藥物流出柱管的時間也就固定不變,檢品中的藥物,流出的時間與標準品之時間應該相同。HPLC利用這個性質來確認藥品,稍嫌不夠周密嚴謹。
溶液流出柱管後,進入紫外線偵測器,三聚氰胺是在240nm紫外線下偵測它的吸收,它產生訊號的強度還算很強,但是分辨雜質的效果就不是很好。奶粉中存有很多雜質,它們在240nm也會有吸收,也會產生訊號。如果在柱管中,雜質沒有完全分開,而出現在三聚氰胺流出的時間位置,那個雜質會讓人誤以為是三聚氰胺,導致對無摻放的檢品誤判為檢出,或是對有摻放的檢品高估其含量。另外,既使分離得很好,奶粉的空白檢品難免還會呈現一些小雜質,訊號雖不大,但會明顯增大最低可定量的濃度,因為LLOQ要大於這個小雜質的5倍。
這些先天的限制,再加上,三聚氰胺吸收紫外線,產生訊號的強度,受到本身的限制,HPLC 偵測三聚氰胺的極限也就只在1-10 ppm 之間。有些情況,這個靈敏度也夠用的,足以檢測污染的奶粉。這個技術己經廣用了二十几年,儀器普遍,人人熟悉,操作容易,上手很快,臨時有大量檢品要快速檢驗時,很容易可動員散佈在各處實驗室的儀器及人員,用同一方法來檢驗。畢竟它還是一個經典的現代藥物分析儀器。
經過柱管分離的溶液,也可以聯結到質譜儀上。每一個藥物都有分子量,在這裡,三聚氰胺是126,它進入質譜儀後,先氣化再變成帶電離子(127amu),飛入質譜儀,進入它的核心,質量分辨器。此時,可以調節、設定儀器條件,只讓127amu離子可以直飛通過分辨器,其餘的離子偏離飛行方向,碰壁不能通過。通過的離子,被捕捉後大量放大而產生訊號。這種把LC的流出液,只聯結(經過)到一個質量分辨器的儀器叫LC/MS,MS 是mass spectrometer,質譜儀的縮寫。
奶粉中的雜質很多,其中難免也有一些,也會產生127amu離子,同樣地,通過質量分辨器,而出現雜質干擾訊號,雖然如此,但比紫外線好很多了,127就是127,是一條線,126或128離子就不會通過,特異專一性很高,不像紫外線的240nm,其實是一個寬帶(240+-3nm),含蓋範圍大,雜質容易出現。雜質恰好是127amu,而且流出時間位置又與三聚氰胺相同的,就更少了,只聯結一個質譜儀,LC/MS,己經是一個很特異又敏感的儀器。
通過第一個質量分辨器的三聚氰胺127amu離子,可以繼續讓它飛進一個踫撞室,用氮氣去撞破這個離子,撞成几個碎片,在這裡,三聚氰胺的127amu離子被撞破成85及68amu的碎片,再飛入串聯的第二個質量分辨器,同樣地,此時,可以調節、設定儀器條件,只讓85及68amu離子可以直飛通過分辨器,其餘的離子偏離飛行方向,碰壁不能通過,通過的離子,被捕捉後大量放大而產生訊號。這種經過二個串聯質量分辨器的方法叫LC/MS/MS.全名就叫高效液相層析串聯質譜儀。
再經過這樣一次分辨以後,得到的訊號就几乎全是三聚氰胺的了,因為通過第一個分辨器的127amu離子雜質,它們的碎片,恰巧也是86及68的可能性就太少了。因此,LC/MS/MS ,基本上,解決了雜質的問題,雜質帶來的訊號太高,使LLOQ的濃度相隨上增的障礙,在這裡几乎沒有了。在三聚氰胺流出的時間位置上,几乎沒有雜質訊號,只有儀器本身的雜訊,而質譜儀儀器本身的雜訊也比HPLC的紫外線偵測器低很多。另一方面,三聚氰胺變成離子及碎片,最終產生訊號的產量也很高,這三個有利因素加起來,LC/MS/MS對三聚氰胺的偵測能力就變得非常靈敏,濃度很低的檢品,藥物訊號都很容易可以高於儀器雜訊的5倍,最低可定量的濃度一下子就降到ppb級。
撞破了的碎片,主要是什麼離子,例如三聚氰胺主要是86amu及68amu,是一個一個不同化合物的特性,另一方面,各離子的相對強度也是一個一個不同化合物的特性,對三聚氰胺而言,86及68離子的相對強度,它們的比值是它的一個特性。結合這二种特性, LC/MS/MS,除痕量ppb級定量外,同時具有很準確的藥物確認功能。在三聚氰胺同一時間位置流出的化合物,如果這二個離子強度的比值與標準品的比值相符則定是三聚氰胺,不符則是雜質。如此,一個分析結果,同時能定痕量,又能準確的確認藥物,一役畢其功,實在很理想。
只是這种偵測器,其內的質量分辨器非常精密,非常貴,二個串聯起來更貴,又需要專利的特殊裝置來產生離子,平時運行時,需要高度真空,需要高純度氮氣,需要超高效能電腦處理訊號。因此整部儀器,比紫外線偵測器,貴很多很多倍,還需要很專門的人才來負責,因此,除特殊需要以外,國內的大學以及公家單位,目前還未普遍用來作例行的檢品分析,大部分都用在作學術研究。
奶粉中的三聚氰胺可以這麼偵測, 其中可能也污染存在的三聚氰酸(cyanuric acid ),同理,也可以這麼偵測,而且可以同時測定。最近己有報告証實,動物若一起餵食這二個化合物,很容易會引起腎結石,所以,從毒理學上來講,真正較有意義的檢驗,應該是用LC/MS/MS同時偵測三聚氰胺以及三聚氰酸。(用HPLC同時偵測此二物,困難加倍,費時費力,測定濃度不夠低,在毒理學上,效果也不佳)。但願我們的衛生單位,己經分出一部分力量,開始這麼做了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